学文网

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(精选五篇)

时间:2023-08-26 16:05:42 文/张东东老师 教学设计学文网www.xuewenya.com

  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1

  【教学目标】

  1、知识教学点:

  ⑴ 认识本课生字、新词,理解本课重点词语。

  ⑵ 理解寓言的寓意。

  ⑶ 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。

  ⑷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。

  2、能力目标: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。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。

  3、情感目标:

  ⑴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。

  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。

  【教学重难点】

  1、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。

  2、对“牢”、“亡”、“亡羊补牢”意思的理解。

  【教学分析】

  1、突破难点,解决问题:

  在学生解决字意时,利用课件出示“牢”字的字义演变并出“牢”的象形文字,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“牢”字古今意义的转变。

  2、出示名言,突出重点:

  学生揭示寓意时,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,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(故事本身)和灵魂(道理)两部分。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《亡羊补牢》的故事内容和寓意。

  3、开阔视野,扩展课外:

  在学完本课内容后,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。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,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,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。

 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,以学说为主体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  一、导入课题,引导质疑

 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,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。那就是:用心读书,愿意思考,敢于提出问题。是吗?今天,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?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(板书:亡羊补牢)谁能读?谁再来试试?齐读一下吧!“亡”是本课的生字,看来你们都认识了。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?学生自由提问。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,可真棒。能解决吗?你们想怎么解决?好,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。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,试着解决一下,如果实在解决不了,呆会儿提出来,大家共同研究。

 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,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?(“牢”字字意也有变化。请看大屏。课件出示:“牢”字字义演变。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。)

  二、体会、理解文中寓意

  (说到寓意)在这儿,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: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(故事本身)和灵魂(寓意)两部分。对《亡羊补牢》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。

 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,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,来读读课文?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,谁能再说一说《亡羊补牢》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?

 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?这么一个小故事,你们却知道这么多,真了不起!其实,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。你的问题越多,收获也就越多。

 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,透过这则小寓言,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,会产生许多的疑问。你想问什么吗?

  啊!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,想找到答案吗?好,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。

  【评析】

  利用计算机网络: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《寓言之家》,这里有寓言知识、动画寓言、连环画寓言、连接相关网站(《伊索寓言》、拉封丹、中国古典寓言网等)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。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。

  【板书设计】

  有思必有疑 有疑必有得

  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2

  一、谈话激趣

  1、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?为什么?

  2、今天,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。看老师写课题:《亡羊补牢》

  3、指名读,齐读。

  二、理解题意

  1、“亡羊补牢”是个成语,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?

  2、指名解疑,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。

  亡:丢失。

  牢:关牲口的圈,在课文中指羊圈。

  3、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“亡羊补牢”的意思。

  4、看了课题,你想提出什么问题?(为什么丢羊?为什么补羊圈?)

  5、再读课题,从“补牢”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?

  三、初读课文,了解内容。

  1、你的猜想对不对呢?让我们来读课文。注意: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。

  2、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,引导评议。

  3、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,为什么丢?

  4、小结: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,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,读前要想,读中也要想。

  四、精读课文,理解内容。

  1、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?

  2、自由读1~4节,思考:养羊人丢了一只羊,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?

  3、同桌互议。

  4、集体交流:

  ⑴羊圈破了个窟窿:

  ①出示生字卡片“窟窿”,指名读,注意“窿”读轻声。

  ②“窟窿”就是──(洞)。怎样记住这两个字?指导学生书写“窟窿”。

  ③齐读这句话。(第三句)

 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,那前两句讲了什么?引读前两句。

 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,试背。

  ⑥指名背。(指导方法)

  ⑵街坊劝告,他不听:

  ①“街坊”就是──(邻居),注意“坊”读轻声。

 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?指名读,读出劝告的语气。

  ③引导评议,齐读。

  ④可养羊人呢?指名读,评议。(读出他的无所谓,毫不在意)

 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,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?

  ⑤你看,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,养羊人却漫不经心,不听劝告。同桌分角色朗读。

  ⑥指名读,评议。

  ⑦老师说提示语,学生试背对话。

  5、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:

  ⑴指名读第4节,评议。

  ⑵为什么要读好两个“又”字?联系第一节,想一想。

  ⑶齐读第4节。

  ⑷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,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,就是──(亡羊)。

  6、指名表演这个片段,注意: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,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、动作来表现。

  7、二次丢羊后,养羊人又是怎么想、怎么做的?自由读第5节,划出有关句子。

  8、讨论交流:

  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?出示投影,看图说话。

  ⑵指名读文中句子,评议。 为什么要读好“赶快”?能否去掉?(改正错误,不能拖延)。

  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?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。

  ⑷指导读这句话,读出他的后悔之情。

  ⑸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。(要是……就……如果…就……)

  ⑹但是他转念一想,现在修还不算晚,为什么?

  ⑺他的想法对不对?从哪儿读出?(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丢过。

  ⑻“从此”是什么意思?指导学生用“从此”造句。

  ⑼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,背诵第5节。

  五、体会寓意

  1、再次出示投影,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,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,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?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?

  2、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,并指导评价。

  3、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,会出现什么后果?

  4、揭示寓意:

  由此可见,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,只要( ),就( )。

  5、在生活中,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,谈谈看法。同桌互议,再指名交流。(眼睛近视,沙尘暴,环境污染……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──“亡羊补牢”。)

  六、总结全文

  1、再读课题,理解题意。(本义,引申义)

  2、所以,“亡羊补牢”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──“未为迟也”。自己读读,理解它的意思。

  3、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:

  理解题意──理解内容──联系实际──体会寓意。

  七、作业

  1、背诵这则寓言。

  2、联系学习、生活实际,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。

  【板书设计

  想法 已经丢 后悔

 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(未为迟也)

  结果 又少 再没丢

  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3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认读、会写本课生字。

  2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寓言的寓意。

  3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
  教学重、难点:

  1、理解课文内容。

  2、复述课文内容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激趣导入

  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?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?(生说)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。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《亡羊补牢》(板书课题,齐读)

  二、理解题目

  1、“亡羊补牢”是个成语。通过预习,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“亡”和“牢”分别是什么意思吗?(亡:丢失。牢:关牲口的圈,课文中指羊圈)

  2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“亡羊补牢”的意思吗?

  三、初读课文

  1、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,注意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  2、出示词语:羊圈后悔劝告

  窟窿街坊寓言

  (1)自由读词

  (2)第一行谁来读?(指名读)

  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,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,找到了吗?(圈:多音字)

  (3)第二行谁来带读?(指名读)

 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?(坊和窿读轻声)

  (4)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。

  (5)齐读这些词。

  3、指导书写

  过渡: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,字形也比较复杂。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,它们的偏旁都是“穴”,“窟”的下面是“屈服”的“屈”,“窿”的下面是“隆重”的“隆”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“窿”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?

  (1)生观察。

  (2)师范写,

  (3)生练写并展示。

  四、再读课文

  1、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?(5个)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,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,并且边听边想,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  (1)指名读课文,

  (2)生评价。

  2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。

  3、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?(2次)

  (1)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-4自然段,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。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。

  汇报: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,把羊叼走了。

  齐读这句话。板书:圈破丢羊

  (2)养羊人第一次2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,那么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?(不听街坊的劝告)

  (3)街坊知道了这件事,对养羊人说了什么呢?谁来读?

  指导朗读:想一想街坊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?(劝告)谁再来劝一劝养羊人。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下面练一练。请女同学一起来劝一劝养羊人。

  (4)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?(板书:不听劝告)他是怎么说的呢?谁来读?

  指导朗读:羊丢了,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?(没有)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呢?(满不在乎)谁再来读一读?(1-3)

  (5)句式练习

  (2)由此可见,不听劝告,没有及时补救过失,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。

  5、学习第5自然段

  (1)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?又是怎样做的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,划出有关的句子。指导朗读:第二次丢羊,使养羊人感到(非常后悔),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。

  (2)他是怎样做的呢?一起读(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。)(板书:修补羊圈)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(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)(板书:知错就改)

  6、拓展

 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,这个人在修羊圈时,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,街坊又会怎么说呢?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呢?

  五、体会寓意

  1、想一想,在丢羊,修羊圈这件事中,养羊人做错了什么,又做对了什么呢?

  2、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,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吗?

  3、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?

  总结:这节课,我们又学习了一则寓言,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。今天回去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。

  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?(反问句)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,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?(羊已经丢了,不用修羊圈了。)

  (6)同桌练读。

  (7)演一演。

  4、邻居的好心劝告,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,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!

  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,其他人找一找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?(羊又少了一只)(板书:再次丢羊)这里的“又”说明了什么?(这次丢羊的过程跟上次一样)

  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4

  教学思路:

 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、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。教学安排,首先从问答入手。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由查字典得知“亡”和“牢”的意思,追究“亡”、“牢”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。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,深入找证据,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,紧接着,精读课文,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。之后,教师创设生活情境,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。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、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。

  学习目标:

  1.会认5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寓言、亡羊补牢、窟窿、叼走、街坊、后悔、劝告”等词语。

  2.朗读课文,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。

  3.了解故事内容,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寓意,并能联系生活实际,谈一谈感想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问答导入

  师: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,请齐读课题。 (寓言两则 《亡羊补牢》)

  师:今天学习第一则《 亡羊补牢》

  师: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? (很有道理的故事)

  师:蕴涵着道理的故事。

  (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。)

  寓:寄托,包含的意思; 言:讲道理 则:相当于篇

  师: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?(学习道理 ) 板书:道理

  师:除了学习道理,还要学习什么? (要知道故事 ) 板书:故事)

  师: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。

  师:谁能给《亡羊补牢》的“亡”组词?(亡羊补牢 灭亡死亡) (板书:死亡)

  师:请给“牢”组词。 (坐牢 牢记 牢固 监牢 ) (板书:监牢)

  师:“亡羊补牢”里的“亡”、“牢”是什么意思?请把你们查下的情况告诉老师?

  (字典中“亡”有3种解释 1.逃跑 2.死 3.丢失)

  (字典中“牢”也有三种解释 1.养牲畜的圈 2.监牢 3.结实、坚固)

  师:那你们觉得“亡”“牢”是什么意思? 让学生猜想。

  (“牢” 是牢房的意思 “牢” 是羊圈的意思 “亡”是失去的意思)

  师:平时,我们学习的“亡”是死亡的意思,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,有人认为“牢” 是牢房的意思,到底是什么?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。

  二、找证据,初读课文

  师: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,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,遇到生字多读几遍,听到谁读不准,热心帮帮他。

  师:小黑板出示三句话:( 目的在于巩固字音)

 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,把那只羊叼走了。

  街坊劝他说:“赶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。”

  他很后悔,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,心想,现在修还不晚。

  师:老师这里有三句话,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,比比谁读得准。

  师: 抽生读这三句话

  师: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,然后全班再齐读。

  三、研读,弄清“亡”和“牢”

  师:课文读熟了,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,请默读课文,想想“亡”、“牢”是什么意思?你得找出证据,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,用横线把它划下来。

  师:提醒大家,证据可能不止一处。师巡视学习,作适当的点拨。

  生:汇报:

  (“亡”是丢失的意思:我是从“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,把那只羊叼走了。”找到证据的。)

  师: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。(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。)

  师:要读准“圈”、“叼”等字。

  师:“亡”不是“死亡”吗?

  汇报:

  (是羊被叼走,他丢失了羊。)

  (“羊已经丢了,还修羊圈干什么呢?”)齐读句子

  (“第二天早上,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。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,把羊叼走了。”)

  (“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从此,羊再也没有丢过。”)

  (一直都是说羊丢了,没有说羊死了,可能羊还没有死呢。)

  师:(齐读)“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从此,羊再也没有丢过。”)

  师:小结:现在大家认为“亡”是什么意思? (齐回答:丢失 板书在题目“亡”下面)

  师:“牢”是什么意思?

  (“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” ( “牢”是“羊圈”意思。)

  师:“补牢”就是“修羊圈”。

  (街坊劝他说:“赶紧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。”)

  师:街坊说修羊圈就是“补牢”。

  师;(解说)“牢”的构字意义:宝盖头是表示房子,以前牛、羊住在一起,“牢”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。

  师: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。

  四:精读课文,理解内容

  师: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,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,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:

  师:养羊人丢了一只羊,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?

  师:请默读课文,思考这个问题。

  (生默读课文,思考)

  汇报:

  (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。“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,把那只羊叼走了。”

  师:请齐读这句话。 (看黑板)

  (我还知道街坊劝告,他不听。)

  (街坊劝他说:“赶紧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。”)

  师:“街坊”就是——(邻居),注意“坊”读轻声。

  师:街坊是怎么劝的?

  (指名读,读出劝告的语气。)

  师:他读得怎么样?

  (还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。)

  (应该读出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。)

  师: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,可养羊人呢?

  (他说“羊已经丢了,还修羊圈干什么呢?”)这句话意思就是说—羊已经丢了,不用修羊圈了。

  (指名读,评议。)

  师: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?

  (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,毫不在意,满不在乎,漫不经心,不放在心上。)

  师:养羊人是这样说的,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? (板书 想法 已经丢)

  (养羊人心里想:羊丢了,就算了,羊圈也不用管了。)

  (养羊人想:一只羊也不算什么,丢了就丢了呗。)

  师:你看,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,养羊人却漫不经心,不听劝告,没有及时补。 (板书 做法 不补)

  师:请同桌分角色朗读。

  (指名读,评议。)

  师: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。

  (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:第二天早上,他去放养,发现又少了一只,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,把羊叼走了。)

  (养羊人又少了一只羊。) 板书 ( 结果 又少)

  师: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,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,就是——(亡羊)。

  师:两次丢羊后,养羊人又是怎么想、怎么做的?自由读第5节,划出有关句子。

  (同桌讨论交流)

  师:养羊人是怎么做的? (请看图说说。)

  (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`。)

  师:为什么要读好“赶快”?能否去掉?

  (不能,因为他要改正错误,不能拖延。)

  (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。)

  师: 养羊人这么做,她在想什么?师: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:他很后悔,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。心想:现在修还不晚。)

  师:读出他的后悔之情。 (板书 后悔)

  (指名读)

  师: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。(用上 “要是……就”…… 或者 “如果… 就”……)

  (他很后悔,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劝告,就不会丢羊了。)

  (他很后悔,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劝告,就不会丢羊了。-)

  师:但是他转念一想,现在修还不算晚,为什么?

  (因为修好了羊圈,就不会再丢羊了。)

  (因为已经丢了两只羊,不能再丢羊了,不然羊会丢光的。)

  师:他的想法对不对?从哪儿读出?

  (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丢过。) (板书 再没丢)

  师: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,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。

  (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)

  五:明理

  师:我们说过,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,还要读懂道理,刚才知道“亡羊补牢”的意思就是丢羊补羊圈,那么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

  (丢失了东西要找出原因。)

  师:仅仅是丢失东西吗?

  (如果……)

  师:养羊人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损失了羊。

  (要乐于听别人的意见)

  师:光听意见就行了吗?小组交流交流。

  (不要等东西丢失了才懂得珍惜。)

  师:怎样能使珍贵的东西不再丢失?

  (做错事要及时补救,以后就不再错。)

  师:在我们的生活中,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,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,谈谈你的看法。

  (我的作业本散了,但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,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,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。)

  (这几天我感冒了,妈妈让我去看病,我以为是小病,就没有去医院看病,昨天就发起烧来,为了减少病痛,我早上去看医生,买了药,吃过后,现在好多了。)

  师:幸亏去看病了,不然会引起大病的。

  师:是呀,这些都告诉我们:一个人做错了事,只要肯接受意见,认真改正,就不算晚。所以,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亡羊补牢——为时不晚。

  (齐读)亡羊补牢——为时不晚。 (板书 为时不晚)

  六:复述故事

  1.师: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,羊再也没有丢过,这天,他遇到街坊,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,如果你是养羊人,会对街坊做什么?

  (谢谢、道谢)

  2.师:把你的同桌视作街坊,你向他道谢。

  (生相互视作街坊,道歉)

  七:作业

  (出示生字词)

  1.单独出示生字词能把它读准确吗? 自由读、齐读

  2.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学习的方法,除了通过道谢基本把故事讲一遍,现在还可以把生字串起来讲故事。

  3.、回家向家长讲《亡羊补牢》的故事。

  板书设计: 想法 已经丢 后悔

 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(为时不晚)

  结果 又少 再没丢

  《亡羊补牢》教学设计5

  教学目标

  1、会认会写本课生字。正确理解词语。

  2、朗读课文,能用自己的话讲讲《亡羊补牢》这个寓言故事。

  3、了解故事内容,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。

  重点难点

  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,体会寓意。

  教学过程

  一、导入新课

  同学们,我们以前学过寓言,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?(寓,寄托;言,讲道理。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,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。)

 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《亡羊补牢》。(板书课文题目)

  二、解题,引出主要内容

  1、请同学们查字典,说一说题目中的“亡”“牢”分别是什么意思。【“亡”在古代指丢失。“牢”在文中指羊圈。】

  2、你能用一句话说说“亡羊补牢”的意思吗?(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。)

  三、学习生字、新词

  1、出示字词卡片,指名认读。

 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

 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

  2、交流讨论,记忆字形。

  窟:上面是“穴宝盖”,下面是“屈”。

  街:中间最后一笔是“提”。

  窿:上面是“穴宝盖”,下面的“折文旁”下面有一横,不要丢掉。

  3、口头组词。

  四、深入学习,理解寓意

  1、默读课文。思考:养羊人丢了几次羊?(丢了两次羊,因为羊圈破了。)

  2、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。

  (1)指名读,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。(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,把羊叼走了。)

  (2)请你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。(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,狼从窟窿里叼走了羊,所以羊少了一只。)

  (3)句式训练。

  投影出示填空:

  我今天特别高兴,原来_______。

  因为小丽生病了,所以_______。

  (4)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,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?(不听街坊的劝告。)

 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。

  (5)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?为什么?(养羊人的想法不对。因为他不修羊圈,羊还会再丢。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,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。)

  同学们分析得对,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,考虑问题不全面。

  (6)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?齐读第四自然段。

  “ 又 ” 是什么意思?(这一次丢养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。)

  由此可见,不听劝告,没有及时补救过失,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。同学们,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?(比如做作业,如果错了,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,及时改正错误,下次不再错。)

  3、学习第五自然段。

  (1)指名读,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。

  (2)理解句子,出示投影:

  他很后悔,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。

  “后悔”是什么意思?说明了什么?(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。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。)

  (3)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?为什么?(现在修羊圈不晚,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养了。)

  这次,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,想问题想得全面了。

  (4)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?(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。)

  (5)投影出示插图。

  请你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。(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。)

  (6)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?(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。)

  “再也”一词说明什么?(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。)

  五、深入理解,揭示寓意

  1、想一想,在丢羊、修羊圈这些事中,养羊人做错了什么,又做对了什么?(做错了:不听别人的劝告,考虑问题不全面。做对了: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,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。)

  2、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?(一个人做错了事,只要肯接受意见,认真改正,就不算晚。)

  总结: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,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,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,越读越聪明。

  六、齐读课文

推荐文章

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41:37

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37:48

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34:24

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30:12

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26:10

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,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-05-24 12:22:31

美术教学设计(十五篇)2023-08-21 18:45:02

关于我喜欢的花的美术教学设计2023-08-11 23:39:49

唯一的听众优秀的教学设计2023-08-15 06:58:01

语文练习6的教学设计2023-08-12 01:30:06

美术教学设计(十五篇)2023-08-21 18:45:02

关于我喜欢的花的美术教学设计2023-08-11 23:39:49

唯一的听众优秀的教学设计2023-08-15 06:58:01

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(通用五篇)2023-08-19 10:17:02

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-08-28 06:26:02

观察物体教学设计(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)2023-08-19 05:04:23

最新文章

精华文章